其实架子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打。不用力是拿空间打的,也就是用意不用力,它是一种势。二十四式用空间打的话,它是完全可以技击的。二十四式也是从传统的老架套路简化出来的。只不过在传承的过程中它以健身为目的,失去了技击的内涵。
杨氏太极拳基本功练的是‘场’。立圆一看有点像意拳的浮按桩,但主要是往下走的时候意念吸对方的力,往上走的时候意念把他的力还给他,这‘吸’和‘还’是杨氏中架的基本技击概念。
两个人练的“气团”主要是先练揉开,对手和脚的位置和动作幅度没有太多的要求。只是两个脚呈不丁不八步,稍微两个脚错开一点,为了灵活和便于走化。培养自在很活的下半身,跟着对方的中心线,没力的情况下,他给你压力时吸他的力然后把它还给他。打造这样的基础后再去打套路,动作会多样化。
用基本功练“活”与“合”
我以前学过自然门。自然门的创始人是徐矮师,他最有名的弟子是杜心五。徐矮师的老师是清朝的一个武状元,据说也是练过太极拳的。所以跑圈很适合练习孙老师所说的活和合,是太极拳松与柔的十分有效的训练方法。三个画圆和跑圈,这些基本功主要是练活和合。活是每个关节都要动,合是所有关节要与意气一起动。不但要自己合,还有跟对方合。先单独练活与合,然后两个人一起练活与合。
若要做到与别人一起动,必须先要将自己揉开,做到活与合。同时推手也是练习‘听劲’,知道他怎么推我,感觉他的想法,和他的想法吻合上,控制对方。拳谱上说的势势存心窥用意,得来全不费功夫就是这个意思。推手要先练定步,然后再练活步,活步推手以后,还要练散手。太极拳套路最好是等自己的身体完全揉开,形成了气团后再练。开始什么也不用想,就是通过基本功把自己揉开。揉开之后,才能做到将对方施加给你的力通过自己的身体再传回给对方。不管对方是人还是树木,练画圆的基本功的时候给他(它)一个意念,他(它)就会还回一个势来,你借这个势揉自己,这样下去就可以慢慢揉出气场来。
气场是什么?气场是一种能量,可以说是一种生物场。为什么地球会有引力,因为它有场。所有的物质都有场。场的大小,不同的东西都不一样。尤其有生命的东西,它的场更明显。不同的树有不同的场。有功夫的人的场就会比一般人更大更强。但很多有功夫的人不知道怎么用这个场。用气场打人,是要求用气场与对方的气场吻合,用气场化解对方的力,融合成一个气团,将对方的意气通过自己的身体传回给对方,不能将对方当成另外一个实体东西去推或者去打。
我们训练的时候,要把意念渗透到对方的脚下。意思是我是手一碰你就已经到你脚底下去了。这样的话你的力就使不出来。因为我控制了你,而且我控制的不是你的力点,而是力点还下边的点。我在看(一声kan)着你的重心移动,老在控制你的重心移动点。你移动的时候,我一直在跟着你的脚下动。你想发力的时候,只要你一收我就填进去了。
随着气场慢慢揉出来,功夫也会增加。功夫增加以后就可以用气场去推手。这个时候的关键就是要练“双轻手”和“双沉手”。
太极拳之妙,双轻手和双沉手
我多年来习练太极拳悟出的太极拳四种不同的推手技法。
第一种是混合手。主要特征是,在推手和技击过程中运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混在一起的混合劲使对方失去重心或将其发放、击打出去。
第二种是半轻半重手。主要特征是,在推手和技击过程中,运用掤捋劲将对方重心牵动,形成我顺人背之势后,再用挤按劲将其发放或击打出去。混合手可以说是一般都知道的太极拳技击法。半轻半重手是我的一只手用半轻劲牵动对方的重心,然后我的另一只手用半重劲再去击打他的重心。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牵动四两拨千斤”,关键是半轻手要能够顺着对方的来力牵动对方的重心。
第三种是双轻手,第四种是双沉手。双轻手和双沉手用语言不好表达。但是,太极拳的奥妙就在这双轻手和双沉手中。
前面讲过的不扎根不用力就是这双轻手和双沉手的关键。“双”这个字指的是两只手和我与对方,“轻”和“沉”是指气势的状态。也可以说双轻手是粘连劲,双沉手是黏随劲,虽然人们往往都是将粘连、黏随一起说,但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功法。
我认为双轻手就是粘连劲,就是虚灵劲,就是捋劲,双沉手就是黏随劲,就是松沉劲,就是按劲。轻是和往上走的气一样,把他往上拉提,沉是和往下流的水一样,把他的重心往下沉。
这四类技击法中前面的两种是比较容易理解,也容易学习。但后边的两种不好学,而且前辈们很少说,只有少数的人才可能学到。汪脉太极拳应当体现双轻和双沉,可是它很复杂,不管怎么样,关键还是需要完全松的状态。我完全松的话,对方抓不了我,反而我可以跟他形成一个气团而控制他,使他重心落空,然后发放或击打他。这就是用气场推手的目的。我认为王宗岳所说的‘太极拳’就是这样的。虽然这四类技击手法中前面两个也是前辈传下来的东西,但是我想它们不是王宗岳原来讲的东西。我认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劲法是王宗岳之后的人传的东西。不过,任何东西都是与时俱进的,都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前进。只要是存在的东西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我们不要去否定它。
劲的出发点在于对方
那么双轻双沉和扎根有力的技击方法比起来的话,实战中哪个更好使?我觉得:这个还是能力和学的东西的问题。学好了哪个都好使,学不好哪个都不好使。用双轻双沉落空的打法不是自己发力而是把对方的力还给他,所以很快。
我们要和他融合。就要不扎根,就要利用对方的力。他想打我的时候或者他想逃走的时候拿他的劲还给他打他。所以劲的出发点在于他。他的力通过我的身体还给他。这是太极拳的基本且核心的道理。
那么对方不动的情况下怎么办?静止也是运动的一种。还是要听他,应他而变。在他静止的基础上控制他。太极拳的原理是吻合对方,而不是主动打他。他不动我也跟着他走,控制他的重心。所以他动不动没有关系。
除了物理上的重心外还有精神上的重心,精神上影响了他的重心,这样的话他没有重心,失去平衡了。我们从外边看来像主动攻击他,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我的行为都应对方变化而变化。
以上这些是我跟孙德明师父学习太极拳过程中的思考、体悟、研讨和探索。
传给下一代
我讲的这些理论和锻炼方式,没学过的人可能比较容易理解,学过的人因为自己已经有了其他武术的理论所以不太好学。
对方是一个绳子,很软,你就硬不了了,慢慢地你也变柔软了。反之,你要老跟硬的、有劲的练,你就很难练出松柔的软劲。
锻炼中还有对方打的时候往后跳的练习。看起来假的似的。但其实这也是一种锻炼方式。
这是为了避免挨打,是利用这种方式跳出对方的攻击范围,也就是所谓的‘逢打遇跌必雀跃’。举例子说“就像车撞你一样,如果车真的撞上你了,会受严重的伤。同样对方来打你,你必须要躲开。这也是一种能力,通过训练而练出来的。过去中国武侠小说中描写的两个武林高手过招,一个被攻击时,噌的一下‘跳出圈外’,就是这个意思。
我还讲过语境问题。举例说